在能源形势日益紧张和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大背景下,山西地区众多企业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空压机余热回收项目成为其中的突出亮点。通过对一系列成功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洞察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成效与巨大价值。
太重集团:工业余热供暖的领 军者
太重集团在利用工业余热实现清洁供暖方面成绩斐然。在日常生产中,常见的空压机设备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其 60% - 70% 的电量消耗都用于自身散热,不仅热能白白流失,还额外损耗了大量电能。此外,冶炼工艺中的冶炼炉体、除尘器、风机等设备在运行时,冷却循环水的温度可达 33℃ - 48℃,这些热量以往都未得到有效利用。
如今,太重集团创新性地采用循环水 + 水源热泵系统,成功实现了余热的回收与循环利用。在冶炼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水通过余热回收系统的循环水管道,将余热热能精 准传输并存储起来,同时系统能够根据用热需求自动、智能地运行。为了优化热力输送,太重集团依据园区内不同作业区的能源需求特点、输配效率和供应效率,因地制宜地建设了 3 个余热回收站。一方面,余热回收站能够将作业中回收的热能就近存储和供给,最 大 程度地减少了长路径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耗,将余热回收和利用发挥到极 致。另一方面,由于办公生产辅助用房与生产厂房的用热需求存在差异,三个功能各异的余热回收站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实现量身定制的供热服务,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目前,太重集团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总供暖面积已达 38 万平方米。在太重智能高 端装备产业园区,余热站制备的生活洗浴用热水每日能够满足 3000 人使用。每年,该项目可为公司节约天然气 200 余万立方米,约合人民币一千万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8000 吨,相当于种植百万棵树木,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潞安化工集团旗下矿井:全 方位余热回收的典范
潞安化工集团旗下的多个矿井在空压机余热回收方面进行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实践。以高河能源公司为例,其一号井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巧妙地利用了现有资源,在不改变空压机原有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将自来水引入精心设计的换热装置。通过两次循环加热,该系统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地为职工浴室提供舒适的洗浴热水。此外,矿井废水及电厂余热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井下提升的废水被输送至五阳热电厂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余热又可向工业区、生活区供暖,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常村煤矿的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同样独具特色。该项目基于冷热交换的基本原理,仅对原空压机设备的油管、水源管路进行了合理改造,便成功将废弃的余热回收复用,用于为矿区职工洗浴用水加热。该项目安全可靠,节能效果十 分显著,余热回收效率高达 98%,经测算,可替代 10 吨燃煤锅炉产生的热量,极 大地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污染物的排放。
李村煤矿:创新驱动的余热回收实践
李村煤矿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号召的过程中,针对矿井生产中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大量热能,开展了创新性的余热回收项目。矿井生产中,各种风动工具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因此空气压缩机是必不 可少的动力来源。然而,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以往这些热能都被白白浪费。李村煤矿经过反复研究试验,设计出了一套高效的余热回收方案。
具体操作上,首先对李村矿空压机站房的 14 台正力 OGFD - 250A - 250KW 螺杆空压机进行余热回收改造,将每台机组的回油路延伸,与专门设计的余热回收机组精 准对接,形成高效的循环回路。然后,将各台余热回收机组的水路汇集到总管上,通过总管将热能输送至二次交换装置进行换热。改造后,原机组的控制系统、工作性能、冷却系统等运行特征均保持不变,但却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空压机的工作温度显著降低,故障率大幅下降,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同时,该项目减少了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避免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经统计,新的节能制水系统相较于原燃气锅炉制热水,成本降低了 90%,空压机余热回收项目年节能量高达 243.54 万元,在经济和环保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些山西地区的空压机余热回收应用案例充分彰显了该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无论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还是能源开采领域的矿井,都能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余热回收项目,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山西地区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到空压机余热回收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山西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环境质量改善。